行业新闻
首页 > 行业新闻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兽药残留检测,保障食品安全

2025-04-10

兽药残留检测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维护公共健康的重要环节。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兽药在动物疾病防治、促进生长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兽药残留检测体系至关重要。


一、检测技术与方法

1. 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适用于检测热稳定性差、极性强的兽药残留,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等。

气相色谱法(GC):主要用于挥发性兽药残留的检测,如有机氯、有机磷农药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结合了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定量能力,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性,适用于痕量兽药残留的检测。

2. 免疫学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初筛。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通过胶体金标记抗体实现快速检测,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

3.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核酸适配体)与信号转换器的结合,实现对兽药残留的高灵敏度、实时检测。

4. 其他技术

微生物抑制法:通过观察微生物生长抑制情况判断兽药残留,适用于抗生素类残留的检测。

核磁共振技术:可提供分子结构信息,用于兽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检测标准与法规

· 国际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等制定了严格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涉及抗生素、激素、抗寄生虫药等多种兽药。

· 国内标准:中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蕞大残留限量》(GB 31650系列),规定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限量要求。


三、检测流程

1. 样品采集:从养殖场、屠宰场、市场等环节随机抽取动物组织、蛋、奶等样品。

2. 样品前处理:包括提取、净化、浓缩等步骤,以去除干扰物质,提高检测灵敏度。

3. 仪器分析:根据目标兽药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HPLC、GC-MS/MS等。

4. 结果判定:将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比对,判定是否超标。


四、挑战与对策

1. 挑战

· 新型兽药残留:随着兽药研发的进展,新型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需要不断更新。

· 基质复杂:动物性食品基质复杂,可能干扰检测结果。

· 多残留检测:需要同时检测多种兽药残留,对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提出更高要求。

2. 对策

· 加强技术研发:推动高通量、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研发,如多残留联用技术。

· 完善标准体系:及时更新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 强化监管:加强对养殖、屠宰、流通等环节的监管,规范兽药使用行为。


五、未来发展趋势

· 快速检测技术:开发便携式、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

· 智能化检测: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和风险预警。

· 绿色检测技术:研发环保型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兽药残留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法规的完善,兽药残留检测将更加高效、准确,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广东中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2025 广东中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43489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