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首页 > 行业新闻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放射性物质检测

2025-03-31

放射性物质检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活动,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医疗诊断、核工业、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关于放射性物质检测的详细介绍:


一、检测方法

1. 物理方法

质谱法:通过测量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在自然界中的丰度来计算。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其精度高。在质谱仪中,被测样品中的元素通过阴极射线的作用产生带正电荷的离子,正离子在通过电场和磁场后会偏转。无论正离子的速度如何,只要荷质比(e/m)相同,离子就会会聚在一个地方,并在照相底片上留下痕迹;不同e/m的正离子会在不同的位置会聚,从而形成相应的线。这些离子或元素的相对质量可以通过将这些谱线的位置与标准原子质谱和相应的质量标度上的谱线进行比较来获得。通过使用电流检测器测量离子电流强度来计算这些元素的相对丰度,进而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化学方法

放射化学分析法: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放射性物质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放射性物质与特定试剂或载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放射性标记物质,再利用特定的分析技术进行测量。常见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沉淀法、萃取法和溶液交换法等。这些方法在核能应用和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液闪法:一种基于有机液体闪烁体的放射性物质检测方法。相比于固体闪烁体,液闪体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探测效率。该方法首先将液体样品与闪烁剂混合,形成液闪体。当放射性粒子进入液闪体后,产生的能量将被液闪体中的分子吸收,并释放出光信号。通过光电倍增管或光敏元件转化为电信号后,可以得到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3. 其他方法

热释光法:利用某些物质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能够吸收并储存能量,加热后又能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特性,对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

放射性同位素追踪法:通过向样品中加入已知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剂,追踪其在样品中的分布和变化,从而检测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和含量。


二、检测仪器

用于放射性物质检测的仪器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

· 盖革计数器:一种常用的放射性探测器,适用于测量α、β、γ射线。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 α、β测量仪:专门用于测量α、β粒子的辐射强度,进而计算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

· γ能谱仪:能够区分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并测量其强度及剂量。在环境监测、核工业、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液闪计数器:基于液闪法原理,用于测量液体样品中的放射性物质。


三、检测步骤

以环境及生物样品(如海水、海产品等)的放射性核素分析为例,检测步骤通常包括:

1. 采集样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确定采样量。采样量越大,分析结果越准确可靠。

2. 样品前处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筛选、清洗破碎(如海产品)及相应的预处理。

3. 样品浓缩:海水样品可采用蒸发浓缩,生物样品需要压缩处理(如样品冷冻或烘干后粉碎压缩、碳化灰化后压缩、切碎后压缩)。

4. 样品测量及数据处理:使用适当的放射性测量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检测标准

放射性物质检测涉及多个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

· GB6566-2020:规定了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核素检测方法,以及内外照射指数的限值。

· GB/T 5750.13-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第13部分,规定了放射性指标的检测方法。

· DZ/T 0064.76-2021: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76部分,规定了总α和总β放射性的测定放射化学法。


五、应用领域

放射性物质检测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 环境保护:监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评估核设施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 医疗诊断:通过放射性物质检测,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 核工业:确保核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

· 食品安全:检测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保障食品安全。


六、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例如:

·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 使用辐射防护装置:如铅墙壁、铅玻璃窗等,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 正确处理废弃物: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来看,放射性物质检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活动,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仪器和严格的标准进行操作。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放射性物质污染问题,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广东中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2025 广东中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4348941号-1